在一般情況下絲光沸石粉結構中的孔道和孔穴都充滿了水分子,分子圍繞著可交換的陽離子形成水化球,常在350℃或 400℃下加熱數小時或更長時間沸石將會失去水分子。
這時,些有效直徑小到足,通過孔道的分子將易于被沸石吸附在脫水孔道和孔穴中,直徑過大無法進入孔道的分子將被排斥,這就是人們熟悉的沸石的選擇性吸附。選擇性吸附1925年發(fā)現脫水菱沸石能強烈地吸附水、、乙醇,而完全不能吸附、和苯,即具有選擇性吸附的特性。
如上所述,沸石晶體內部存在很多孔穴和孔道,它們的體積占沸石晶體總體積的50以上,而且孔穴、孔道大小均勻、固定,和普通分子的大小相當。一般孔穴直徑在6?15A之間,孔道直徑約在3?10A之間。表2-8是沸石、硅膠和活性炭對直鏈烴選擇吸附的實驗結果,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,活性炭對各種烴類的吸附量都很高,而硅膠在室溫下對揮發(fā)性丁烷-正丁烷和異丁烷的吸附量則很低,說明它們的吸附作用是沒有選擇性的。只有5A分子篩具有選擇性吸附作用,很明顯只有那些直徑比較小的分子,才能通過沸石孔道(5A分子篩的孔徑為5人)被吸附,而直徑大的分子,由于不能進入沸石孔穴,則不能被沸石吸附,因此沸石的選擇吸附、篩分分子性能決定于沸石的孔徑和被吸附分子的大小。
絲光沸石粉的特殊孔結構和人為調變性,使其不但在各大領域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,而且在農業(yè)、食品、環(huán)境保護、建材等領域逐漸發(fā)揮了其特殊的作用。國內外對沸石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進步,特別在近代物理、近代光學及新材料的研究和應用方面得到了長足的發(fā)展。未來對沸石的研究,應繼續(xù)在傳統(tǒng)領域進行深入研究。通過研制出附加值更高的沸石新材料,從而產生更好的社會效益、經濟效益及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效應。
斜發(fā)沸石(Na [Al Si5O12]·4H2O):一般為白色、淡黃色。呈板條狀、片狀、針狀,不規(guī)則粒狀及細脈狀。顆粒直徑一般在0.02之0.05mm。硬度為3.5~4,密度>2.15。顯微鏡下無色透明,負突起,Ng=1.476,NP=1.472。二軸晶(-)。2V=600~700。陽離子以Na+、K+為主,Ca+次之。Si/Al=4.25~5.25。絲光沸石(CaNa2K2) [Al Si5O12]2·7H2O:礦物多為白色、黃色、粉紅色。晶體呈針狀、毛發(fā)狀、纖維狀集合體或扇形或狀集合體。纖維長0.01~0.03mm。硬度3~4,密度>2.15。二軸晶(±)。2V=700~1040。具二維孔道體系。一組⊥b軸,孔徑為219~517。陽離子以Na+為主,Ca+、K+次之。Si/Al=4.17~5.00。